湖南文理学院专升本《食品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题型
考试题型主要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二、考试内容
第1章 绪 论
1.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及微生物所包括的主要类群。
2.生物分类学的基本任务,微生物分类、鉴定和命名。
3.微生物的特点。
4.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5.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
第2章 原核微生物
1.细菌的基本形态和大小。
2.细菌的细胞结构: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
(1)一般结构: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的区别,细胞膜,细胞质,拟核。
(2)特殊结构:芽孢、荚膜、鞭毛、菌毛。
3.细菌的繁殖方式。
4.细菌的群体培养特征:菌落与菌苔。
5.放线菌:放线菌与生活和生产的关系,放线菌的形态结构及菌落特征、繁殖方式,放线菌的典型代表。

6.蓝细菌和古细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7.食品中常见的原核微生物。
第3章 真核微生物
1.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
2.酵母菌的概念、形态结构、菌落特征、繁殖方式,以及食品中常见的酵母菌。
3.毒菌的概念、形态结构、菌落特征、繁殖方式,以及食品中常见的霉菌。
4.伞菌的概念、形态结构、繁殖方式等。
第4章 非细胞微生物
1.病毒的基本概念、特征、形态结构、化学组成。
2.噬菌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结构;
3.温和噬菌体和烈性噬菌体;
4.噬菌体的一步生长曲线。
5.亚病毒因子:拟病毒、朊病毒、类病毒等的基本概念。
1.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微生物六大营养要素及各自功能。
2.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简单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
3.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光能无机营养型、光能有机营养型、化能无机营养型、化能有机营养型。
4.微生物的培养基:配制培养基的原则,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
第6章 微生物的生长与控制
1.微生物纯培养的获取方式。
2.微生物生长及繁殖的概念;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
3.微生物的群体生长规律:重点是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4.微生物连续培养与同步培养的概念及特点。
5.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温度、pH、水分活度、氧。
6.抑菌(防腐)、灭菌、消毒等基本概念。
7.控制微生物的物理方法: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低温抑菌、干燥、过滤除菌、辐射灭菌等。
8.控制微生物的化学方法:酸和碱、重金属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合物(酚、醇、醛)、卤素及其化合物、其它因素。
9.常见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
第7章 微生物的代谢
1.发酵和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及区别。
2.微生物糖代谢的途径,包括糖酵解途径、磷酸戊糖途径等。
3.微生物发酵的类型,重点是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结合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4.ATP的产生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电子传递磷酸化、光合磷酸化。
5.微生物的分解代谢:纤维素的分解、淀粉的分解、果胶质的分解、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解等。
6.微生物的合成代谢:重点是细菌肽聚糖的合成。
7.微生物初级代谢与次级的代谢的区别。
8.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类型。
9.微生物的代谢调节方式,以及发酵过程中的代谢调控。
1.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三大经典试验: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烟草花叶病毒拆开重组试验、噬菌体侵染试验。
2.基因突变的概念与类型。
3.微生物诱变育种的方式及基本流程。
4.微生物基因重组的方式:细菌的转导、转化、接合等;真菌的有性生殖和准性生殖。
5.基因工程的基本流程。
6.微生物菌种保藏、退化、复壮等基本概念。
7.常用的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
第9章 微生物生态
1.土壤、水体、空气中的微生物,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不可培养微生物等。
2.正常菌群的概念与作用。
3.微生物与生物环境的关系:互生、共生、竞争、拮抗、寄生、扑食等。
4.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环:微生物在C、N、S等元素循环中的作用。
5.微生物与环境保护:微生物与环境修复,微生物与污水处理,微生物与环境监测等。
第10章 传染与免疫
1.传染与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传染传染病的基本特点。
2.病原微生物致病能力的影响因素。
3.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4.人体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5.免疫的基本类型: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5.抗原的基本概念、特点、类型。
6.抗体的概念、类型、结构等。
7.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基本规律。
8.免疫学技术的应用。
1.细菌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食醋、发酵乳制品、氨基酸发酵等。
2.真菌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酵母菌(面包发酵、酒精饮料、啤酒、葡萄洒、酵母单细胞蛋白等);霉菌(酱油生产、柠檬酸生产等)。
3.微生物酶制剂在生产中的应用:产酶微生物、微生物酶制剂的发酵生产、酶制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第12章 食品微生物污染及其主要变质微生物
1.污染食品的微生物来源及途径。
2.细菌数量含义及其食品卫生学意义,大肠菌群含义及其食品卫生学意义。
3.食品中微生物的消长规律和特点,食品中常见的细菌种类及主要生物学特点,霉菌及其毒素对食品的污染。
4.食品中主要致病菌的特点。
食品微生物实验技术
1.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荚膜染色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原理与操作步骤。
3.微生物大小测定的基本原理。
4.利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微生物的基本原理。
5.平板计数法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步骤。
三、参考用书
樊明涛, 赵春燕, 雷晓凌 主编《食品微生物学》(第2版)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17年12月
《食品营养学》专升本考试大纲
一、考察目标
掌握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基础营养知识,了解各种食品的营养价值,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及公共营养的有关内容。掌握食品营养中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不同人群对膳食和营养的需求,营养与健康的关系,特殊人群的营养,营养与慢性疾病的关系。
二、考试形式与题型
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主要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三、考试范围
第一章 绪论
与营养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第二章 食物的体内代谢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营养素的体内运输;营养素的体内代谢;营养代谢物质的排泄。
第三章 能量与宏量营养素
能量来源、消耗及参考摄入量;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生理功能、参考摄入量和食物来源等;脂类的生理功能、营养价值评价、参考摄入量和食物来源;蛋白质的生理功能、蛋白质互补作用、营养价值评价、参考摄入量和食物来源。
第四章 维生素
维生素的命名、分类、缺乏;各类维生素的结构性质、吸收代谢、生理功能、缺乏与过量、参考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第五章 矿物质和水
各类矿物质的生理功能、吸收代谢、生理功能、缺乏与过量、参考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第六章 植物化学物
各植物活性成分的生物学作用和食物来源。
第七章 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食物营养价值的相对性、营养素密度、生物利用率、抗营养因素、膳食平衡;各植物性食品的营养价值、各动物性食品的营养价值。
第八章 营养强化食品、保健食品与营养标签
食品营养强化的概念、基本原则、技术、种类和生产;保健食品的原辅料、功能因子及开发;食品标签及营养标签。
第九章 特殊人群的营养
特殊人群(孕妇、乳母、婴幼儿、儿童和青少年、老年人、素食人群、特殊环境人群)的生理特点、营养需求、常见营养缺乏症、合理膳食等。
第十章 营养与慢性病
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与营养的关系、膳食建议等。
第十一章 公共营养
社区营养的概念、特点和作用;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营养食谱的编制原则和方法;营养调查和营养检测;改善社区营养的宏观措施。
四、参考教材
孙远明、柳春红 主编. 食品营养学(第3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9.
原创文章,作者:专升本招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sbzsw.com/zsjh/6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