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专升本”选拔考试《管理学》考试大纲
一、选用教材
陈传明、徐向艺、赵丽芬,管理学(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二、考试范围和内容
第一章 管理导论
识记:(1)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2)管理的含义;
(3)管理的职能;
(4)管理者角色的内容;
(5)管理者技能的内容;
(6)管理属性的内容。

领会:(1)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2)管理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3)管理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4)管理者所扮演角色的具体要求;
(5)管理者技能的具体要求;
(6)管理二重性的具体体现。
运用:(1)管理活动的时代背景。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识记:(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
(2)法约尔的管理五项职能和十四条原则;
(3)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4)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的内容;
(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6)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
领会:(1)科学管理理论对管理活动的影响和作用;
(2)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对管理活动的影响和作用;
(3)韦伯的组织管理理论对管理活动的影响和作用;
(4)行政组织理论对管理活动的影响和作用。
运用:(1)运用科学管理理论分析实际管理现象和管理行为;
(2) 能够利用新制度学派的组织趋同理论分析和解决现代企业组织的实际问题;
(3)能够利用企业再造理论分析和解决现代企业组织的实际问题。
第三章 决策与决策过程
识记:(1)决策的含义;
(2)按不同分类方法的决策的类型;
(3)古典决策理论的内容;
(4)当代决策理论的内容;
(5)当代决策理论的核心内容;
(6)三种决策理论的贡献与不足;
(7)决策的过程。
领会:(1)决策的主体、性质和目的;
(2)例外问题与例行问题的区别;
(3)三种决策理论对管理中决策活动的影响;
(4)决策过程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四章 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
识记:(1)组织的外部环境要素;
(2)组织的内部环境要素;
(3)集体决策的方法;
(4)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
(5)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
(6)三种决策方法的适用范围。
领会:(1)理性决策;
(2)行为决策;
(3)非理性决策;
(4)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技术的优劣;
(5)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方法;
(6)线性规划与量本利分析方法的运用;
(7)决策树法;
(8)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大法、最大最小后悔值法的比较和选择活动方案。
运用:(1)运用线性规划与量本利分析方法比较和选择活动方案;
(2)运用线性规划与量本利分析方法比较和选择活动方案;
(3)根据案例画出决策树;
(4)能够利用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大法、最大最小后悔值法比较和选择活动方案。
第五章 决策的实施与调整
识记:(1)计划的含义;
(2)计划的内容;
(3)按照不同分类标准的计划类型;
(4)计划的层次体系;
(5)计划的编制步骤;
(6)目标性质的内容;
(7)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
(8)目标管理的过程;
(9)网络图的构成要素。
领会:(1)计划的性质;
(2)计划与决策的区别与联系;
(3)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的区别;
(4)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的区别;
(5)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的区别;
(6)每个层次的计划内容及对计划工作的影响;
(7)计划编制各个过程之间的联系;
(8)各个目标性质在目标上的具体体现;
(9)目标管理在各个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10)会制作简单的网络图。
运用:(1)能够运用网络图分析和解决企业决策的关键线路。
第六章 组织设计
识记:(1)组织设计的含义;
(2)组织结构的含义;
(3)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的内容;
(4)组织设计部门化的含义;
(5)组织设计部门化的基本原则;
(6)组织设计部门化的基本形式;
(7)管理幅度的含义;
(8)管理幅度设计的影响因素;
(9)两种基本的组织结构形态;
(10)职权的来源;
(11)权力的含义及分类;
(12)权、分权与授权的含义。
领会:(1)组织设计的任务;
(2)组织设计的原则;
(3)组织结构的三种特性;
(4)各个因素是如何影响组织设计的;
(5)组织设计部门化的基本形式的特征比较;
(6)管理幅度与组织层级的关系;
(7)两种基本的组织结构形态的比较;
(8)直线型、职能型、矩阵型、动态网络型组织结构的比较;
(9)两种典型的组织单元的区别。
运用:(1)分析某个组织或部门的职权划分情况;
(2)分析某个组织的结构是否合适,根据某组织的情况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组织结构;
(3)能够运用组织整合的内容和方法对并购/兼并企业进行组织整合。
第七章 人员配备
识记:(1)人员配备的任务;
(2)人员配备的工作内容;
(3)人员配备的原则;
(4)人员选聘的标准;
(5)人员选聘的途径与方法;
(6)人员选聘的程序;
(7)人事考评的功能与要素;
(8)人事考评的内容;
(9)人事考评的方法;
(10)人事考评的程序;
(11)人员培训的目标;
(12)人员培训的方法。
领会:(1)人员配备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2)外部招聘与内部提升的优劣;
(3)人员选聘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
(4)人事考评各环节对管理活动的影响;
(5)人员培训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影响。
运用:(1)能够利用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理论、方法为企业各个层面的员工制定职业发展规划。
第八章 组织文化
识记:(1)组织文化的含义;
(2)组织文化的特征;
(3)组织文化的内容;
(4)组织文化的功能;
(5)组织文化的反功能;
(6)组织文化塑造;
(7)强化认同;
(8)提炼定格。
领会:(1)分析我国企业组织文化的现状;
(2)分析我国企业组织文化存在问题;
(3)组织文化的构成;
(4)组织文化塑造的内容。
运用:(1)能够运用组织文化理论解决我国企业组织文化的问题。
第九章 领导的一般理论
识记:(1)领导的含义;
(2)领导的作用;
(3)领导者与追随者;
(4)权力的含义;
(5)权力的内容;
(6)集权式领导与民主式领导;
(7)维持型领导与创新型领导;
(8)领导方式的基本内容;
(9)领导方式行为论;
(10)领导方式情境论。
领会:(1)领导与管理的关系;
(2)领导的三要素;
(3)领导者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4)不同领导风格领导者对管理活动的影响;
(5)权变理论的具体内容。
第十章 激励
识记:(1)激励的含义;
(2)激励的对象;
(3)激励产生的内因与外因;
(4)需要层次理论;
(5)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内容;
(6)公平理论的内容;
(7)期望理论的内容;
(8)正强化的内容;
(9)负强化的内容。
领会:(1)激励与行为的关系;
(2)X理论与Y理论的比较;
(3)五个需要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
(4)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是如何影响人的行为的;
(5)公平理论和期望理论是如何影响激励工作的;
(6)实际工作中正强化、负强化的具体体现。
运用:(1)能够运营强化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中正强化、负强化是如 何影响工作的;
(2)运用某种激励理论去解释实践中的激励行为。
第十一章 沟通
识记:(1)沟通的含义;
(2)沟通的意义;
(3)沟通的类别;
(4)有效沟通的含义;
(5)影响有效沟通的障碍因素;
(6)有效沟通的实现;
(7)冲突产生的原因;
(8)冲突的管理。
领会:(1)组织中的沟通与组织间沟通的比较;
(2)有效沟通对组织的重要性;
(3)冲突管理对组织工作的重要性。
第十二章 控制的类型与过程
识记:(1)控制的含义;
(2)控制的系统;
(3)控制的原则;
(4)控制的基本类型;
(5)标准的含义。
领会:(1)控制的必要性、重要性;
(2)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
(3)不同控制方式的特点;
(4)控制类型的划分标准;
(5)控制过程的基本步骤。
运用:(1)建立基本的工作标准;
(2)确定适宜的绩效衡量。
第十三章 控制的方法与技术
识记:(1)层级控制;
(2)市场控制;
(3)团体控制;
(4)预算的含义;
(5)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6)六西格玛管理方法。
领会:(1)了解弹性预算的思想;
(2)了解零基预算的思想;
(3)工作质量与过程控制;
(4)管理信息系统在控制中的作用和影响。
运用:(1)能够利用现代控制的信息技术方法,分析和应用基于信息技术的柔性作业系统。
第十四章 风险控制与危机管理
识记:(1)风险的含义;
(2)风险的分类;
(3)风险管理的目标;
(4)危机的含义;
(5)危机的特征;
(6)危机预警。
领会:(1)风险识别的过程;
(2)风险识别的方法;
(3)风险评估的标准;
(4)风险评估的方法;
(5)控制风险的策略。
运用:(1)危机反应与恢复管理。
第十五章 创新原理
识记:(1)创新的含义;
(2)管理创新的内涵;
(3)管理创新工作的内在规定性;
(4)不同方式的管理创新;
(5)不同职能领域的管理创新;
(6)不同要素水平的管理创新。
领会:(1)创新动力的来源;
(2)创新管理决策的过程;
(3)创新活动的评估;
(4)创新活动的审计。
运用:(1)如何才能促进组织系统内部的创新,搞好创新活动的组织。
第十六章 组织创新
识记:(1)组织变革模式和路径;
(2)组织结构创新的含义;
(3)制度结构创新;
(4)层级结构创新;
(5)文化结构创新;
(6)学习型组织的含义。
领会:(1)组织变革的障碍;
(2)组织变革过程管理;
(3)层级结构的主要特征;
(4)知识创新的模式与过程;
(5)组织学习与组织修炼。
运用:(1)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
三、考核方式
1.采取笔试,闭卷的形式进行考核。
2.题型为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计算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3. 试题难易适中。试卷中基础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比例大致控制在50%、30%、20%。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专升本”选拔考试《旅游学概论》考试大纲
一、选用教材
1.吴必虎等,旅游学概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出版社,2019年10月。
2.李天元,旅游学概论(第七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18年。
二、考试范围和内容
第一章 旅游活动及发展历史
识记:(1)旅游、旅游活动的概念;
(2)旅游活动的特征;
(3)19世纪中叶现代旅游业出现的标志性事件;
领会:(1)旅游活动的意义;
- 现代旅游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 休闲、游憩和旅游的关系;
- 托马斯库克1841年和1845年组织的两次活动的特点。
- 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 二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运用:(1)通过了解旅行和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能够总结一些规律。
第二章 访客与旅游需求
识记:(1)访客、旅游者的概念;
- 旅游需求和旅游动机的定义;
- 旅游动机的分类;
- 旅游需求的推动因素和拉动因素;
- 旅游消费行为的概念;
- 旅游花费、出游率、重游率、游客满意度、旅游参与、旅游体验等专业术语的含义。
领会:(1)旅游者身份识别;
-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旅游动机影响因素;
- 旅游消费者行为过程及特征;
- 国际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的区别;
- 旅游购买行为类型;
- 常用的旅游需求衡量指标。
运用:(1)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者的定义,能够判断旅游者和非旅游者身份。
(2)能够根据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如何提高旅游目的地营销的有效性。
(3)能根据旅游消费行为过程特征,分析如何促成旅游者消费行为的达成。
第三章 旅游产品与供给
识记:(1)旅游产品的概念;
- 旅游产品的特征;
- 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评价要素;
- 旅游产品的类型;
- 观光益智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商务会展节事旅游、专项旅游与特殊兴趣旅游的特点及主要内容。
领会:(1)理解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区别;
- 旅游产品树分类方法;
- 旅游业的性质;
- 旅游业体系;
- 旅游业整合;
- 旅游业供应链管理;
- 新技术对旅游产品供给的影响。
运用:(1)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评判旅游企业的服务质量,并能对如何提高企业服务质量提出建议和想法。(2)能够根据实际案例,分析旅游产业的整合方式。并能结合现有技术,分析如何促进新技术在旅游业的运用。
第四章 旅游资源
识记:(1)旅游资源的概念;
- 自然旅游资源、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念;
- 世界遗产的概念;
- 中国世界遗产的数量;
- 旅游资源开发的概念;
- 旅游资源遭受损害和破坏的原因。
领会:(1)旅游资源的分类;
- 旅游资源的基本特点;
- 旅游资源的价值决定标准和因素;
- 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
- 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原则;
-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
运用:(1)结合实例,能够分析某地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类型和原因,并能思考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工作的可行性建议。(2)结合实际情况,分析遗产活化的必要性和方法。
第五章 商务、会展与节事活动
识记:(1)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的概念;
(2)奖励旅游的概念;
(3)节事活动、节事旅游的概念;
(4)节事产业的概念
(5)节事管理的概念
领会:(1)会展的特征及类型;
(2)会展与旅游业的关系;
(3)会展组织与管理
(4)节事类型
(5)节事影响与管理
运用:(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某一会展、节事活动对当地旅游业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会展、节事活动发展旅游业。(2)分析城市开展会展旅游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第六章 旅游业中的主要经营部门
识记:(1)旅行社的概念;
- 旅游零售商的概念;
- 包价旅游的概念;
- 散客旅游的概念;
- 饭店集团的概念;
- 饭店合作集团的概念;
- 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方式的因素;
- 旅游景点的概念。
领会:(1)国外对旅行社的分类;
- 我国对旅行社的分类;
- 旅行社在旅游业中扮演的角色;
- 住宿业的演进;
- 饭店集团的优势;
- 饭店集团的经营类型;
- 饭店合作集团的类型;
- 主要的旅行方式及优缺点;
运用:(1)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现旅游景区长期成功的关键。
(2)能结合实际情况,分析饭店集团主要的经营方式及经营优势。
(3)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分析OTA综合平台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第七章 政府调控与旅游组织
识记:(1)政府调控旅游需求的措施;
- 政府调控旅游供给的措施;
- 国家旅游组织的概念;
- 世界旅游组织的基本概况。
领会:(1)政府支持发展旅游业的动机;
- 政府介入和干预旅游发展的必要性;
- 国家旅游组织设置形式存在差异的原因;
- 国家旅游组织的基本职能;
- 世界旅游理事会的基本情况;
- 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的基本情况。
运用:(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手段和措施。(2)能够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不同国家旅游组织存在差异的原因。
第八章 旅游市场
识记:(1)旅游市场的概念;
- 旅游市场细分的概念;
- 选择重点客源市场时所需考虑的因素。
领会:(1)旅游市场细分的基本方法;
- 国际旅游客流的地理分布格局;
- 国际旅游客流规律与发展趋势;
- 我国的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与现状;
- 我国作为旅游目的地在国际市场竞争方面的问题;
- 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基本特点;
- 我国居民出境旅游市场分析。
运用:(1)能够根据旅游市场细分的标准和方法,对某一旅游市场进行市场细分;(2)能够对比分析中国与周边国家旅游市场竞争的优势和劣势。
三、考核方式
1.采取笔试,闭卷的形式进行考核。
2.题型结构: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或案例分析题。
3. 试题难易适中。试卷中基础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比例大致控制在50%、30%、20%。
原创文章,作者:专升本招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sbzsw.com/ksdg/7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