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南文理学院专升本地理科学专业考试大纲

《气象与气候学》课程专升本考试大纲

一、基本要求

  1. 识别云、雾、霾、降水等常见的天气现象,理解气温变化、蒸发和凝结、气压升高和降低等大气过程,能对天气现象和天气过程的物理机制进行解释。
  2. 识别常见的天气系统,能正确解释不同天气系统对天气形成和演变的作用。
  3. 区别不同的气候带和气候型,能科学解释气候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及机理。

二、考试目的

2023年湖南文理学院专升本地理科学专业考试大纲

考查学生对常见的大气物理现象和天气过程的识别能力,认识天气系统对天气演变的作用,理解气候形成及变化的基本原理,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 引论

(一)气候系统(重点)

识记:气候系统的定义、气候系统的五个子系统;大气的成分及其作用;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散逸层)。

理解:大气垂直分层结构的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原因、运动特征。

应用:掌握大气垂直分层结构的特性及其实际应用;主要气象要素的单位、公式和观测方式;气体状态方程。

(二)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气象要素(次重点)

识记:天气、气象、气候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主要的气象要素。

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差异与联系;主要气象要素的物理意义。

应用:全球气候变化现状;天气、气候专业术语的使用。

(三)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发展简史(一般)

识记:气象学与气候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主要成果。

理解:气象学与气候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应用:根据大气科学的发展过程以及目前气候特征推测未来气象科学的发展前景。

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一)大气能量变化与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重点)

识记:大气与外界进行热交换的方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的定义;逆温的定义及类型;

理解:气温的日变化过程;全球气温分布的四种类型及其特征;气温水平分布的决定因素;

应用:利用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判断大气的稳定度。

(二)地面和大气的辐射(次重点)

识记: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辐射差额的定义;

理解:温室效应和阳伞效应的原理;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过程;地气系统能量平衡过程;地面温度、气温和辐射的日变化关系。

应用:根据地面和大气的辐射过程,初步分析导致温室效应的人为原因。

(三)太阳辐射(一般)

识记:辐射、辐射通量和辐射通量密度的定义;太阳辐射的基本特征和辐射光谱、太阳常数;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

理解:辐射的三大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史蒂芬-玻尔兹曼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达到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的决定因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

应用:根据太阳光谱能辨别生活中不同辐射的波段。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一)降水(重点)

识记:降水的定义及降水强度;降水的类型。

理解:不同形态降水(雨、雪、霰、雹)的差异;降水形成的条件;全球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划分原理;人工影响降水的原理。

应用:掌握人工影响降水的基本方法。

(二)蒸发与凝结(次重点)

识记:饱和水汽压、潜热、凝结、凝结核的定义。

理解:水相变化的物理过程及判据;饱和水汽压与温度、相对湿度的关系;湿度的日变化特征及原理;蒸发的影响因素;水汽凝结的条件。

应用:利用蒸发的影响因素学会控制生活中的蒸发速率;学会判断不同气温、不同季节水汽压、相对湿度的大小。

(三)地面和大气中的凝结现象(一般)

识记:露、霜、雾凇、雨凇、雾的定义;云的分类及不同云的降水特征。

理解:雾的形成条件及分类;云的形成条件及形成方式。

应用:根据云的类型初步预测短期天气变化。

第四章 大气的运动

(一)大气环流(重点)

识记:大气环流的定义;平均纬向环流、平均径向环流、平均水平环流和急流。

理解:大气环流形成的主要因素。

(二)气压与气压场(次重点)

识记:气压和等压线定义;气压场的基本形式(气旋、反气旋、低压槽、高压脊和鞍型场)

理解:大气压形成的原理及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气压变化的原因;气压的周期性变化;温压场对称系统(深厚系统和浅薄系统)。

应用:压高公式;绘制等压线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一般)

识记: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摩擦力

理解:理解作用于大气的力的物理意义;自由大气中几种特殊的运动形式(地转风、梯度风和热成风)

应用:根据地转风的原理判断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旋转方向。

第五章 天气系统

(一)重要的天气系统(重点)

识记:高空主要的天气系统;温带气旋与反气旋;寒潮的定义和标准;副热带高压的定义;赤道辐合带;热带气旋的定义与类型。

理解:温带气旋的发展过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台风的结构、形成条件及天气特征。

应用:根据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判断我国夏季雨带的移动。

(二)气团和锋(次重点)

识记:气团和锋的定义和分类;锋面结构

理解:不同类型锋面对应的云系、天气特征

应用:根据锋面云系判断锋面类型。

(三)对流性天气系统(一般)

识记:雷暴、飑线和龙卷的定义。

理解:雷暴、飑线和龙卷的空气运动特征及其产生的危害。

应用:区别温带气旋、台风和龙卷的差异。

第六章 气候的形成

(一)环流和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重点)

识记:全球主要的洋流;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的定义;海陆风和季风的定义。

理解:海气相互作用与环流;环流与热量输送;环流与水分循环;海陆与大气热量交换的差异;地形的降水的影响。

应用:根据不同区域的大气环流和洋流特征判断气候特征。

(二)地形与冰雪覆盖对气候的影响(次重点)

识记:地形的分类;青藏高压季风、山谷风、峡谷风的定义;冰雪圈和雪线的定义。

理解:高大地形度气温的影响;地形与地方性风;地形与降水的形成;冰雪覆盖于气温;冰雪覆盖与大气环流和降水的关系。

(三)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一般)

识记:天文辐射和天文气候的定义

理解:天文辐射的决定因子;天文气候的基本分布特征;全球能量级联和平衡模式。

第七章 气候带和气候型

(一)不同纬度的气候型(重点)

识记: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高海拔地区主要的气候型及气候特征。

理解:典型区域的气候型形成的原因。

应用:根据气候型的空间分布来判断世界典型城市的气候型。

(二)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次重点)

识记: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分类方法与举例;气候分布的基本规律。

理解:实验分类法和成因分类法的依据;柯本气候分类法与斯查勒气候分类法的分类依据及优缺点。

第八章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一)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重点)

识记:主要的温室气体;城市“五岛”效应。

理解: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大气化学组成成分、下垫面特征、人为热的排放而引起气候变化的过程;城市“五岛”效应形成的原理。

应用:根据热岛效应形成的原理提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策略。

(二)气候变化的因素(次重点)

识记:引起太阳辐射变化因素。

理解:下垫面地理条件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三)气候变化的史实(一般)

识记:气候变化的三个阶段的时间跨度及变化的特征。

理解:理解不同阶段气候变化的原因。

四、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试题类型: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

试卷分值: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难易比例:基本题占60%,中等难度题占25%,较难题占15%。

五、参考教材

《气象学与气候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周淑贞等     第三版

《气象学与气候学基础》    气象出版社    李爱贞等      第二版

《人文地理学概论》课程专升本考试大纲

一、基本要求

1.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概念。

2.能够运用人文地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正确辨别和解释人文现象的分布和变化以及人文事象的空间结构,探讨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社会经济时空演变的机理。

二、考试目的

本课程是以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涵为基础,测试考生在掌握人文地理学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应用方面是否具有本科学习的能力。

三、参考教材

1、《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赵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四、考试内容及分值分配

第一章  绪论:

考试内容:使学生对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有一个初步了解,以提高学生对学习人文地理的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人文地理学的只是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考试内容:厘清文化的定义和内涵,以及文化的结构和功能,认识文化的形成过程,分辨文化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了解人文地理学与其它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内容。

第三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考试内容:理解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方法论体系,了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然后从哲学角度总结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人本主义和结构主义。

第四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

考试内容:了解人种划分以后分析人种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系统分析民族的形成与特征,全面总结世界民族分布、迁移与集聚规律及民族的变化与整合特征;能够详尽解释民俗与环境、流行音乐与环境的关系。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考试内容:掌握农业的起源、农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及类型,以此为基础分析农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机制,学会分析农业生产布局区位。

第六章  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

考试内容:掌握工业产生类型的区域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初步分析工业产生的社会问题及解决途径。

第七章  聚落与城市化

考试内容:掌握聚落的演变规律,城市化的概念及过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市体系等级规律以及城市景观的重要构成因素。

第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考试要求:了解语言的本质属性,包括社会性、交际性与工具性,以及语言的社会功能。能够在世界语言谱系的理论基础上,概括世界语言的分布规律;能够引用日本学者关于语言传播特性的研究分析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因素对语言传播的影响,并引用实例分析语言扩散的影响。

第九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考试内容:了解到伴随宗教信仰而出现的人文景观,可以丰富人类文化的内涵,许多甚至成为人类文化的瑰宝;探讨宗教景观区域性发展特点以及宗教体系的空间变化过程。

五、考试形式、题型

1、考试形式:闭卷,考试限定用时为120分钟。

2、题型: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全卷满分为100分。

六、参考教材

《人文地理学概论》(第二版),赵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原创文章,作者:专升本招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sbzsw.com/ksdg/6028.html

(0)
上一篇 2023-03-04 13:56
下一篇 2023-03-05 22:15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